对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7号建议的答复
李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每一个人,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共同诉求,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紧密结合抚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2024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工作情况
(一)加强源头治理,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1.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开展豇豆集中整治工作,全市豇豆种植户实现100%监管全覆盖。开展豇豆专项风险检测17批次,合格率为100%;二是开展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检查重点监管主体285家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指导培训人数228人次。三是开展重点农资品种质量检查和抽检,排查农资经营主体378家,抽样检验592批次,合格率为98.5%。四是开展大宗水果以及区域内特色水果膨大剂、“三剂”使用和“合格证”开具情况检查,检查水果规模生产主体、小农户98家次,水果品质监测58批次,检验结果均合格。
2.开展水果“控药残 优供给 提品质”专项行动。围绕草莓、香瓜、苹果、葡萄等我市大宗水果以及区域内特色水果,聚焦质量安全问题短板,加大水果膨大剂、“三剂”使用和“合格证”开具情况检查力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和日常巡查制度。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9人次,检查水果规模生产主体、小农户98家次,办理1起水果未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案件,进行了罚款。同时,全市共开展水果品质监测共58批次,结果全部合格。
(二)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重点领域监管情况
1.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持续完善区域性、重点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不断提高风险预判、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处置的能力,抽查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全市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已全部建立完善“三个清单”。实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升级改造工程,以食用植物油、白酒、肉制品等小作坊为重点,对全市小作坊示范店开展全覆盖验收检查,组织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培训,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2.整治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添加问题。重点整治食品生产企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严厉查处熟食违规添加“日落黄”和淀粉制品、油炸面制品等食品铝残留超标等违法行为,检查发现有19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均依法进行了处理。
3.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按照“四有五不”基本原则,对农村地区超市、食杂店和小餐饮店开展达标建设,重点规范临期食品、散装食品、餐饮环境卫生以及从业人员管理等内容。全市共有农村食品经营店5964家,已经规范达标5019家,达标率84.16%,农村食品经营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4.整治餐饮业后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执法人员检查餐饮单位829家,发现后厨卫生清洁不及时、排水管之间缝隙大、个别留样量偏少、留样记录不规范、色标管理与制度不符等问题669个,全部完成整改。其中,对4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制售餐饮食品案,予以行政处罚。
5.整治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督促我市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餐饮平台严格落实管理责任,监管执法人员排查外卖经营者1286家,因食品经营许可不齐全以及环境卫生不整洁等问题,取消线上订单70家。经现场检查发现,有65家外卖单位存在环境卫生不整洁、“三防”设备不达标等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三)严格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提升风险评估与抽检监测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采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237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282份,采集、检测完成率均达到10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覆盖全市四区三县共7个监测点,覆盖率100%。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农、畜、水产品风险监测1091批次,合格率为98%以上;完成胶体金农药残留快速检测2866批次、“瘦肉精”快速检测900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监督抽检4346批次,合格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
(四)坚持违法严惩,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定期向市法院收集因食品安全犯罪获刑的犯罪人员信息,共计6人,均被终身禁止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查办食品违法案件238件,罚没款30余万元,解决食品投诉784件。市农业农村局办理案件30起,捣毁生猪私屠滥宰黑窝点一处,罚没款19万元。
(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科普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讲座40场、保健食品“五进”活动6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各媒体依托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在各级媒体刊登食品安全宣传稿件147篇,其中国家级21篇,省级2篇,市级124篇。在市场监管公众号发布87篇稿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四个最严”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下一步市食安办将组织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聚焦耕地土壤安全治理、农业投入品使用、粮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过程管控等工作,抓产地环境、抓农产品源头治理、抓粮食安全监管。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等环节监管,重点对进货查验、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整洁、清洗消毒、出厂检验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力度,以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含量、微生物等为重点检测项目,强化源头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生产经营业态和食品类别的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环节、风险点、风险描述管控措施、管控目标、管控频次、责任人员等内容。盯住食品安全检查员、食品安全总监、企业主要负责人(“三类人”)、管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三件事”)、记好《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报告》《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三本账”),压紧压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宣传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法律宣传力度是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具体措施: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二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电子屏等,普及食品安全法律。三是将食品安全法律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法律意识。定期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法律培训,确保其遵守法规。组织法律专家进社区,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定期公布食品安全违法案例,警示公众和企业。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依法惩处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依法惩处力度是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关键举措。以下是具体措施:一是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加对新型违法行为的惩处条款。出台配套法规,明确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细则,大幅提高对违法企业的罚款金额,增加违法成本。二是增加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巡查频率,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打击高风险领域。建立食品安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公示违法企业信息。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警示其他企业。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违法线索,形成执法合力,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增强法律威慑力。建立食品安全案件快速审理机制,提高司法效率。
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抚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2月19日
附件下载: